图片
图片
穿高领衫时,脖子上的小肉粒总被磨得发红;想伸手揪掉,又怕流血感染……
这小疙瘩看着不起眼,却膈应得慌。
其实这不是啥大毛病,多是风毒和血热在皮肤里 “抱团” 了:
风性 “轻扬”,总爱往头面、脖子这些高处跑;血热又像 “养料”,让风毒聚在皮肤里形成小疙瘩。
不用瞎试偏方,身上这 3 个穴能帮着 “拆” 掉它们,按对了,小肉粒会慢慢变软、瘪下去,比涂药膏省心多了。
(戳上图,可进店)❶ 百会穴:
百会穴在督脉上,督脉是人体 “阳气的主干道”,从尾骨一直通到头顶,主 “统摄一身阳气”。
风毒属 “阳邪”,最容易顺着督脉往上窜,聚在脖子、额头这些督脉经过的地方,形成小肉粒。
百会穴是督脉的 “制高点”,可以调节周身的阳气:
图片
点燃一根直径1.8cm的石磨艾条,对着头顶的百会穴,边艾灸,边围绕着头顶打转,这个艾灸方法,叫做:「悬灸」。
它能引导督脉的阳气 “往下走”,带着往上飘的风毒一起下行,中医叫 “引邪归元”。
风毒不往上聚了,小肉粒就没了 “源头”,自然会慢慢瘪下去 —— 这也是为什么艾灸百会穴,会觉得后颈发沉,这是风毒下行的表现。
图片
❷ 膈俞穴:
膈俞穴被称为 “血会”,意思是它能统调全身的血液运行。
小肉粒之所以能长大、变硬,是因为局部血热 “过度供应”—— 就像给杂草过量施肥,长得更疯。
膈俞穴能平衡全身血液的 “分配”,减少往小肉粒处聚集的血热,常用的刺激方法有2个:
图片
1.用梅花针叩刺时,轻微的刺激能让局部血热通过针眼排出一点,不是大量放血,而是 略微渗出一点血液,相当于掐断了小肉粒的 “营养管”。
血热少了,小肉粒失去 “养料”,就会慢慢变软、萎缩,这就是 “断其粮草” 的道理。
2.后背涂抹蓝色艾草精油,用纯铜刮痧板从下往上刮痧,刮痧有清热泻火排毒的效果。
刮痧后,青紫或偏黑的出痧,就是体内的垃圾和热邪,在借着出痧往外排。
一周,轻敲或者刮痧2次,过阵子会发现小疙瘩变软了,摸起来不硌手了。
「膈俞穴」:在背部,当第7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图片
❸ 合谷穴:
脖子是 “阳明经” 的必经之路 —— 手阳明大肠经从手指沿胳膊、脖子走到脸,足阳明胃经从脸沿脖子、肚子走到脚。
这2条经络,最容易积 “热毒”(比如吃辣、熬夜多了,热毒就会堵在脖子段),进而形成小肉粒。
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 “原穴”,原穴是经络元气汇聚的地方,就像这条经的 “排污阀”:
艾灸它能激活大肠经的气血,把堵在脖子的热毒顺着经络往手指方向疏导。
阳明经的热毒清了,脖子上的小肉粒就没了 “生长环境”,自然不再 “活跃”,慢慢消退。
图片
简单说,这 3 个穴分工明确:
百会穴管 “引风毒下行”,膈俞穴管 “减血热供应”,合谷穴管 “清局部热毒”,从源头到局部一起发力,自然能让脖子上的小肉粒慢慢消失。
「合谷穴」:五指并拢,大拇指和食指中间肌肉隆起的最高点。
图片
好物推荐①穴位压力型三伏贴,传统工艺,持续温养
②每片多加一颗小磁石,药效渗透肌肤,深层刺激穴位
③戳👇可直接进店
{戳上图,可进店}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倍悦网-配资官方网站-正规的股票杠杆公司-场外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